为什么中国不能像国外那样对疫情“躺平”?权威解答来了

文章来源:文传记疫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9日 21:43  浏览量:

为什么对新冠肺炎病毒“躺平”的国家越来越多,似乎也没什么严重后果,中国还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坚持动态清零?

如果“躺平”,中国经济会变好吗?

“躺平”后果是什么?

国情不同,是中国无法像国外那样“躺平”的关键。“躺平”的后果,将是中国不能承受之重。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称,中国是人口大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如果放松疫情防控,放任病毒传播,势必会在短期内造成大量人群被感染,进而出现大量重症和死亡病例,医疗卫生资源将面临严重挤兑风险,大量有基础性疾病患者、老年人、儿童和孕妇等脆弱人群的身体健康将首当其冲受到严重威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也表示,选择“躺平”的国家,通过自然免疫,也就是群体免疫,已经有比较多的民众感染了新冠病毒。另外,这些国家也通过主动接种疫苗来获得主动免疫。而中国主要是通过主动的疫苗免疫来增加抵抗力,建立免疫屏障。虽然中国90%的的人口已完成疫苗接种,但还是不平衡,尤其是在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区域,还存在着接种率不平衡问题。

换言之,现在老年人、儿童等脆弱人群的接种率还需要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相比不可控的被动免疫,我们认为主动免疫是更好的。”梁万年说。

中国人历来讲究扶老携幼,疫情之下更不能丢掉这样的传统。事实上,中国的防控理念一直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李斌说,坚持“全国一盘棋”,在疫情地区采取局部的、严格的防疫措施,保证全国大部分地区和人群的正常生产生活,是符合成本效益的。实践证明,“动态清零”是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优选择,是当前中国疫情防控务必守住的底线。

动态清零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

梁万年称,疫情、病毒才是拖累经济的罪魁祸首。为战胜疫情所采取的一些具体防控措施,会造成短暂性的生活不便和短暂的社会经济活动影响,这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动态清零”总方针特别强调的是精准,要精准平衡抗疫和经济发展、正常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精准,其实就是要求各地结合疫情特点,结合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结合当地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情况,在有效的前提下,努力精准平衡抗疫和经济发展、正常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他表示,应以宏观视角、群体视角、动态视角来看待平衡问题。实际上,就是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的关系、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个体和群体的关系。具体说,可能在实行某些具体策略和措施的时候,在短期之内,牺牲了一些局部地区和一部分人的生活便利性,使局部地区的经济在短时间内受到一定影响,但是可以换取最广大地区、最广大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

梁万年称,评估抗疫成本和收益时,要算大账、总体账、动态算账,既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民生账。由于疫情不确定性等方面的原因,中国所采取的“动态清零”总方针和一系列抗疫举措,相当于为中国14亿人民购买了一份应对疫情变化、病毒变异传播等不确定因素的保险,购买保险的成本是牺牲一小部分人的消费,目的是为了整体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而且,“动态清零”也促进了数字经济发展。

实际上,很多“躺平”的国家,经济发展并不如意。而中国2020年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经济增速达8.1%,两年平均增长5.1%,整个经济增速居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

在什么情况下防疫政策可能会出现调整?

当疫情形势变化,防疫政策也会随之调整。

目前,中国已经在优化“动态清零”政策。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负责人雷正龙介绍说,这些措施包括不断提升疫情防控的科学精准水平,如科学划定中高风险地区,做好分级分类分区精准管控。社区防控中,精准划分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尽量减少疫情对公众的影响,如在封控区、管控区精准了解有特殊诊疗需求患者的情况,并精准对接社区和相应的医疗机构,让患者能出得了小区门、进得了医院门;规范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等。

梁万年表示,当我们“具备了一些相关条件”,比如疫苗接种覆盖率较高,尤其是老年人等脆弱人群接种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各地都做好了医疗资源、隔离床位、有效药物、物资供应、应急机制等方面的准备,同时有效药物可以广泛使用,病毒不出现更坏的、新的变异,而是更加温和,死亡风险是我们可以承受的范围,利用“动态清零”给我们留出的时间窗口,做好这些相关的准备,我们一定能够战胜新冠肺炎疫情。


上一条:专家详解抗疫三热点:天然免疫、终末消毒、校园防疫

下一条:疫情四问!专家解读来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