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招生信息 / 正文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简介

发布时间: 2014-07-04      点击量: 

文艺学

文艺学学科共有学科成员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博士3人。2008 年以来,本学科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7项、厅级项目7 项,出版学术专著9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一百多篇;获得3项陕西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核心课程“文学概论”为省级精品课程。

文艺学主要围绕文艺美学和文学批评学以及相邻学科的交叉问题进行跨学科研究,现已形成学科研究个性和研究成果特色。文艺美学在文艺学基本理论和文艺民俗美学方面进行了拓深研究。文艺民俗美学研究主要围绕着文艺与民俗同构理论及其批评实践展开,并在社火、庙会、泥塑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等问题上拓展,成果富有特色。     赵德利   教授在此领域不懈探索成果显著。文艺学基本理论在中国文论知识形态的生成演变以及中国古代文论的文学观念、文风演变等问题的研究上,成果较为突出。     权雅宁   教授在本土文化自觉立场下,对中国文论知识形态进行了深入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出版专著2部,以研究实绩回应当前文艺学热点问题。李剑清副教授对古代文论的文风演变问题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项目资助,出版研究专著2部。文学批评学在民间文化批评方法论、地缘文化批评实践上产出一批成果,形成了跨学科手法运用熟练、学术成果个性化等研究特色。文学的民间文化批评主要借助文化人类学、民俗文化学、神话原型批评等学科理论,建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学批评的方法论模式,颇有影响。     赵德利   教授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民间文化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权雅宁   教授的文学人类学研究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学科带头人简介:

赵德利,三级教授。研究方向:文艺学、民俗学。系中国小说学会理事、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陕西民俗学会副会长,陕西省级教学名师。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6项,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50多篇,有23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文摘刊物转摘。出版《文艺民俗美学》等专著5部,合作编著《文艺学基础理论新探》《百部学术名著导读》等6部。获得首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陕西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陕西省首届民间文艺山花奖、陕西优秀文艺评论奖最佳评论奖、柳青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等奖项。

汉语言文字学

汉语言文字学学科成员1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人。本学科主要围绕汉语方言和汉语史两个横纵相关的领域对汉语方言和汉语史的薄弱环节进行开拓性研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十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教育部课题2项,教育厅课题6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其中权威4篇,核心28篇,成果获地市级科研奖励12项。本学科下设汉语方言和汉语史两个研究和培养方向:

1、汉语方言方向:本方向看重研究的原创性和实证性,注意研究方法的探索和理论模型的思考。方向带头人郭沈青教授近十余年来一直以陕南方言接触和历史层次作为研究重点,研究以大量田野调查材料为基础,结合历史比较语言学、地理语言学、历史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借助文献(史料、方志、谱牒材料)和方言材料的比较和参照,对陕南方言的现状和历史进行开拓性研究,并进而对方言接触与历史层叠机制的理论模式进行深入探讨。他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陕南客伙话的接触与历史层次研究(04CYY009)”是陕南方言获批的首个国家课题,其对陕南客伙话及陕南方言性质与分区的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国语文》、《方言》、《现代中国语研究》(日)、《中国语学研究开篇》(日)等国内外权威和重要专业学术期刊,在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其专著《陕南客伙话语音研究》揭示了客伙话江淮官话、赣语、湘语的复杂属性,改变《中国语言地图集》陕南方言中原官话、西南官话两分的格局,此观点已被新近修订的《中国语言地图集》采纳。本方向学术骨干年玉萍教授以关陇方言作为研究重点,其主持的教育部课题“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关中方言研究”(09YJA74 0005),使用新的研究手段对关陇方言进行了深入的语音分析,其专著《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陕西关中方言研究》是使用新的研究手段研究关陇方言的一次大胆尝试。

2、汉语史方向:本方向目前以战国文字和西周金文为研究重点。研究结合考古材料和历史文献材料,使用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和文献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战国竹简和西周金文中的疑难文字进行深入地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近十年来,在《四川大学学报》、《西北大学学报》、《现代中国语研究》(日)《河南社会科学》等国内外重要或核心学术刊物发表出土文献和战国楚文字整理方面的系列论文,在学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方向带头人康少峰博士主要从历史学和文字学角度对战国竹简中的疑难字进行颇具新意的研究,在《四川大学学报》、《西北大学学报》、《考古与文物》、《求索》等刊物发表了系列论文,产生一定影响。方向骨干王应龙副教授主要从事方言音韵和西周金文研究,在《河南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论坛》等刊物发表了系列论文,对西周金文的形声化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产生了一定影响。

学科带头人简介:

郭沈青,男,1965年生,哲学博士(澳门大学),语言学教授,汉语方言学知名学者,关陇方言与民俗研究中心副主任(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方言研究所所长,陕西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校优秀拔尖人才。研究领域为汉语方言学与历史语言学,学术专长为方言接触与历史层次。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陕南客伙话的接触与历史层次研究”(04CYY009)和教育部规划课题“陕南方言的接触与演变个案研究”(09XJA740001)。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陕南方言的接触与历史层次研究”(11BYY027),在《中国语文》、《方言》、《语言科学》、《语文研究》、《现代中国语研究》(日)、《中国语学研究 开篇》(日)等国内外权威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陕南客话语音研究》,对陕南客伙话的揭示做出了重要贡献。成果获得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方向立足文化学视角,充分利用周秦故地的地缘优势,对中国古代文学按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六朝唐五代文学、宋元明清文学进行分段研究探讨,并各自形成一定特色。

近五年来,该方向共承担获国家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7项,厅级项目5项,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2部,在省级出版社出版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其中包括《文学遗产》《世界宗教研究》《河南社会科学》《云南社会科学》《晋阳学刊》《贵州社会科学》《甘肃社会科学》《古籍研究整理学刊》《敦煌研究》等核心期刊40篇,获得各种科研奖励5项。

先秦两汉文学段导师队伍有四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两人。在史传文学、诗经诸方面研究成绩突出并形成特色。前者以     姚军   博士的《汉书》研究、     王晓玲   博士的《史记》研究较为突出。其中获得教育部项目一项,省厅级项目2项。发表论文《〈汉书〉采摭西汉文章研究的回顾与反思》等多篇。另外白志勇副教授在《左传》等史传文学方面也有一定研究。在《诗经》研究方面,王渭清副教授从《诗经》与周文化、《诗经》与关中民俗、《诗经》地理学诸方面研究较为突出,并形成一定特色。

魏晋六朝唐五代文学段则形成了宗教与文学、诗学与诗话、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等研究亮点。     刘林魁副   教授以宗教文献为研究对象,探求三教论衡对魏晋南北朝士人之思想及文化生活之影响,并在宗教文献的考证与整理方面作了一定工作,出版专著《广弘明集研究》,发表论文《集古今佛道论衡校注》等论文,得到学界认可及好评。     党天正   教授对九成宫诗话等与宝鸡相关诗话进行梳理,并发表了系列论文。同时,     魏宏利   博士在汉魏六朝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方面也取得一些成果,已出版专著《全北魏东魏西魏文补遗》,发表论文《南北朝佚文辑考》等,涉及文章编年、佚文辑考、文章观念、作家作品考辨、名物考证、文选学等问题,形成本学科研究的又一亮点。

宋元明清文学段则在俗文学研究、明清诗文研究等领域取得一定成果。兰拉     成   教授的专著《清代散曲研究》对清代散曲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其中将散曲与文化相结合,对其中的文学现象给予较合理的解释,得到国内同行专家好评,被认为是“填补空白之作”。论文《欲望化叙事与叙事文学指质的再解读》等以文学与德性的关系为判断标准,对欲望叙事、家长形象等进行现代性解读,形成研究特色。     张乃良   教授专攻《红楼梦》,出版了专著《贾宝玉论》,发表了《回归文本:解读贾宝玉与秦可卿的关系——贾宝玉论之六》等系列论文,形成个人研究特色;     魏强   博士副教授在关学与前七子,明代诗歌等方面发表《中叶秦陇文人集团及其诗学观》等论文,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总体而言,本学科方向突出了古代文学与文化、古代文学与文献的学科特色,通过对精英知识阶层的伦理观念、宗教信仰的探讨为更深入分析其文学观念、文学思想提供了有益的思路,而将文献研究与宗教文化研究加以结合,也开拓了相关研究的研究视野。此外,对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文献进行的研究整理,涉及到文献的考证、辑佚等问题,为这一时期的文史研究提供了更丰富、准确的资料基础。

学科带头人简介:

兰拉成,男, 19669月生,陕西宝鸡人。19936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7,分配到商洛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任教。19995,调入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任教。2002,在北京师范大学师从于天池先生学习明清文化与明清小说。20039月至20066,在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师从清诗专家霍有明先生, 获文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学术研究方面,作为主持人或主要参加者先后完成院级和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他长期致力于古代诗文、小说研究,先后发表专业论文《以意逆志:从儒道佛对<西游记>渗透臆测其成书过程》等论文20篇;教学论文《于非本元曲部分两条注释的商榷》等5篇;完成专著《清代散曲研究》;校注《老残游记》;参编著作《明清散曲鉴赏大辞典》等5部。其中,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1,索引18篇。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现有成员10人,其中教授5人(三级教授1人),副教授2人。学科研究方向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和重要作家作品。近年来,学科成员主持国家社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7项,地厅级项目9项。在省级以上出版社出版专著6部,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获得省厅级社科优秀成果奖14项。学科带头人冯肖华教授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陕西地域文学研究方面研究成果丰硕,成果获奖较多。李晓峰教授的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及地域文学,研究成果较多。主持省厅级项目多项,出版有《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论》、《陕西当代女性文学论》等著作5部。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文艺理论与批评》、《人文杂志》、《当代文坛》、《晋阳学刊》、《小说评论》等杂志上发表论文70余篇,所发表论文有数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论文观点多被引用。研究成果曾获陕西省教育厅优秀论文一等奖,全国文艺理论征文优秀论文三等奖,两次获陕西文艺评论奖。孙新峰教授主要从事当代文学现象和重要作家作品研究,主持省厅级项目多项,出版有《贾平凹作品商州民间文化透视》、《贾平凹及其文学的文化意义新探》等专著,在《文艺理论与批评》、《当代文坛》、《兰州大学学报》、《宁夏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家》等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多次获陕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及陕西文艺评论奖。李雅妮副教授、荀羽琨副教授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及作家作品研究方面都有许多成果,主持多项省厅级项目,在省级以上报刊分别发表三十余篇研究论文。

学科带头人简介:

李晓峰,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人文杂志》、《当代文坛》、《晋阳学刊》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4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论文观点多被摘介、引用。参与完成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一项,主持省级、校级科研项目多项,出版专著及参著出版书籍6部。其科研成果获陕西省教育厅优秀论文一等奖、全国文艺理论征文优秀论文三等奖,陕西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蝉联第二、三届陕西文艺评论奖,宝鸡市人民政府文艺评论一等奖。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成员7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3名。本学科主要依据比较文学理论与方法,重点围绕欧美文学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两个方向进行研究。2009年以来,共承担教育部项目1项、省级项目5项、厅级项目5项,发表论文50余篇。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涵盖两个大的研究方向,一是欧美文学研究方向,一是比较文学研究方向。

欧美文学研究方向:主要以欧美近现代文学为研究对象,结合文学思潮和文化背景,以个案文本分析为依托,将宏观的文化研究视野和微观的文本分析相结合,拓展和深化欧美文学研究领域。同时,注重对欧美文学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作家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以新的视野和方法对传统文学进行阐释。

在该方向的研究中,王永奇副教授从事的托尔斯泰研究、     孙霄副   教授从事的梭罗研究、     李伟副   教授从事的欧茨研究,运用多种理论、方法对文本进行解读,既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又能体现出文学研究多样化的特点。

比较文学研究方向:以研究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之间的关系为主,同时也研究其他各国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方向主要立足于全球化的背景,在中西文学大碰撞、大交汇的时期,对外来文学、文化与中国文学之关系进行文化审视和理论解读,并将中西文学放在整个东、西方文化、文学演进的大框架中进行比较研究,既研究各国文学与文化的“个案性”特征,又寻找其共有的规律,并力图在对比中凸显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差异和特点,揭示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及其文化互补作用。跨学科交叉比较,整合互渗,突破人文社会科学内部各专业的壁垒,进行综合研究是比较文学方向的发展趋势。

在该方向研究中,   权雅宁 教授立足于文化自觉对中西文学与文论的比较、王永奇副教授对中西文学关系的比较研究、     孙霄副   教授在跨文化视野下对梭罗散文的比较研究、对存在主义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之关系的比较研究以及     李伟副   教授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对欧茨的阐发研究等,均已取得系列成果。     王卫强   教授从比较文学译介学的角度,对翻译理论及文学翻译也都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

学科带头人简介:

权雅宁,文学博士,教授,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宝鸡文理学院高层次优秀拔尖人才。东北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陕西省社科联学术评审专家、陕西师范大学文学人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宝鸡市职工作协副主席,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等。

研究领域为中西文论比较、比较文学与文化。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文学理论的知识形态研究》,主持和参与其他各级科研项目2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文化自觉与三十年文学论稿》等4部,在《文化中国》(加拿大)、《孔子研究》、《思想战线》、《社会科学战线》、《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3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录2篇。学术成果获陕西省政府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陕西文艺评论二等奖、宝鸡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宝鸡文理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等20余项。


上一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5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课考试参考书目

下一条:宝鸡文理学院2014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