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来文传学院教师发表论文反响情况汇总表
发布时间: 2014-07-04 点击量:
序号 |
论文题目 |
作者 |
发表 时间 |
发表刊物 |
反响情况 |
1 |
文品与人品的熔铸——评李建军〈宁静的丰收〉 |
赵德利 |
2000年第6期 |
文艺争鸣 |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文摘卡2001年第1期摘要。 |
2 |
20世纪民间权威的审美特征 |
赵德利 |
2001年第1期 |
社会科学 |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2年第3期全文转载 |
3 |
家族审美“最后现象”的思考 |
赵德利 |
2001年第2期 |
宁夏大学学报 |
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5期摘要 |
4 |
女神与女巫:女性偶像的雕塑与颠覆 |
赵德利 |
2001年第2期 |
贵州大学学报 |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7期全文转载。 |
5 |
偏枯:五四小说家的审美方向 |
李涌泉 |
2001年第3期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1年第11期全文转载。 |
6 |
论贾平凹散文的审美类型 |
赵德利 |
2001年第3期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2001年第12期转载,《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摘要。 |
7 |
20世纪民间信仰思维审美建构的功能 |
赵德利 |
2002年第6期 |
新疆大学学报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2期摘要 |
8 |
论《白鹿原》三段论手法的美学意义 |
赵德利 孟改正 |
2002年第6期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
《陈忠实研究资料》转载,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说不尽的〈白鹿原〉——〈白鹿原〉评论选》转载2006年版,陕西人民出版社 |
9 |
论庄子的道德理想 |
王 磊 |
2002年第2期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年第5期摘要。 |
10 |
20世纪乡里能人审美形象嬗变论 |
赵德利 |
2003年第2期 |
烟台大学学报 |
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7期转载;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选编:《21世纪年度文学评论:2003文学评论》转载,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
11 |
新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审美特征 |
冯肖华 |
2003年第3期 |
当代文坛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5期摘要。 |
12 |
人道主义思想家的特质与高度——再论历史境遇中的本真鲁迅 |
冯肖华 |
2003年第4期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文摘卡》2003年第12期摘要。人 |
13 |
生殖崇拜:生与死的文化心理扭结——论《白鹿原》的审美主线 |
赵德利 |
2004年第2期 |
新疆大学学报 |
《说不尽的〈白鹿原〉——〈白鹿原〉评论选》转载,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
14 |
论新时期文学的世俗化审美追求 |
权雅宁 |
2004年第3期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2期转载。 |
15 |
以意逆志:从儒道佛对《西游记》渗透臆测及其成书过程 |
兰拉成 |
2005年第3期 |
江淮论坛 |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10期转载 |
16 |
性的人类学解读 |
权雅宁 |
2005年第2期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3期摘要。 |
17 |
论陕西当代文学中的汉唐文化因子 |
李晓峰 |
2005年第3期 |
当代文坛 |
2009年9月大型丛书“长安学”《文学卷》全文转载,陕西师范大学、三秦出版社出版 |
18 |
关中西府庙会的调查与文化思考 |
赵德利 孙新峰 |
2005年第6期 |
民间文化论坛 |
2009年9月大型丛书“长安学”《 宗教卷》全文转载,陕西师范大学、三秦出版社出版 |
19 |
“物”“我”的审美互动----兴之新解 |
权雅宁 |
2006年第2期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6年5期摘要 |
20 |
“气”之审美视域 |
寸拴宝 |
2008年第1期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
人大复印资料《美学》转载 |
21 |
《公民凯恩》的意义阐释 |
寸拴宝 |
2008年第3期 |
电影评介 |
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 |
22 |
关中西部泥塑艺术保护与产业开发 |
赵德利 |
2008年第5期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
《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摘要。 |
23 |
修复天使受伤的翅膀——浅谈灾难创伤后幼儿的心理复原 |
张昕(第一作者) |
2008年第7期 |
幼儿教育 |
人大复印资料2008年第9期全文转载 |
24 |
民间庙会的“非遗”保护与开发规范 |
赵德利 |
2010年第11期 |
山东社会科学 |
《新华文摘》2011年第7期 论点摘编 |
25 |
本土经验与中国文论的价值向度 |
权雅宁 |
2011年第10期 |
文艺评论 |
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2年第3期 |
26 |
文学观念流变与文学人类学的兴起 |
权雅宁 |
2011年第5期 |
思想战线 |
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3年第1期 |
27 |
现实主义:一个被当代文学史叙事忽略的关键词 |
孙霄 |
2011年第5期 |
文艺理论与批评 |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2年第1期 |
28 |
“朝圣路上发回的报告”——梭罗的宗教观及其《瓦尔登湖》 |
孙霄 |
2013年第1期 |
南开学报 |
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第6期 |
29 |
20世纪中国小说长女形象的文化心理透视 |
赵德利 |
2012年第10期 |
社会科学 |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3年第1期 |
上一条:2000年以来文传学院教师发表核心及其以上期刊论文汇总表
下一条:2000年以来文传学院教师科研获奖情况统计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