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建设 / 科研成果 / 正文

我院郭沈青教授被授予“2015年度宝鸡文理学院科研人物”称号

发布时间: 2018-07-02      点击量: 

宝鸡文理学院2015年度科研人物风采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12日 17:14 发布部门:宣传部 点击数: 3570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校科学研究繁荣发展,激发我校科研工作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根据《宝鸡文理学院科研年度人物评选办法》(宝文理院科字[2016]3号),学校共评选出了13名“宝鸡文理学院2015年度科研人物”。希望大家向获此荣誉的教师学习,并以此次评选活动为契机,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工作,潜心钻研,加强创新,努力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进一步提升我校科学研究工作水平。

宝鸡文理学院2015年度科研人物风采

郭沈青,1965年5月生,哲学博士(澳门大学),三级教授,硕导。陕西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研究领域为汉语方言学和历史语言学,多年来致力于陕南方言研究。

2015年度,专著《陕南客伙话语音研究》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奖一等奖,宝鸡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编出版专著《天水六县区方言音汇》(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米文科,1978年1月生,哲学博士,副教授。陕西省孔子学会常务理事。201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专业,获博士学位。近年主要致力于中国哲学史研究。

2015年度,出版学术著作2部:《吕柟评传》(专著)、《吕柟集·泾野先生文集》(古籍点校,137万字);发表科研论文3篇,其中《从“理同气异”到“一本万殊”:论朱熹与黄宗羲对佛教“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回应》一文刊载于本专业权威期刊《中国哲学史》,该文并获得陕西省哲学学会2015年优秀成果特等奖,另有1篇论文被《新华文摘》摘录。

张波,1976年1月生,博士,副教授。宝鸡市关学文化促进会副主席。近年主要致力于关学文献整理及思想研究、国学研究与教育。

2015年度,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2篇,在韩国哲学会刊《哲学研究》发表论文1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论文2篇;出版《张载年谱》、《李颙评传》、《李颙集》(编校)、《关学学术编年·宋代篇》等4部著述;获批省社联2015年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关学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

马多秀,1974年生,教育学博士,副教授。近年主要致力于农村德育教育、留守儿童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2015年度,出版学术专著《农村德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主持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学校德育的困境与出路”(立项号:2015N004);在《中国教育学刊》、《教育理论与实践》、《当代教育科学》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9篇,其中权威期刊1篇,核心期刊5篇;论文《论教师专业发展的情感维度》获宝鸡市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刘辉,1977年11月生,硕士研究生,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在读,副教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与企业创新创业问题研究。

2015年度,在CSSCI来源期刊《科技管理研究》、CSSCI扩展版核心期刊《商业研究》、《武汉商学院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篇,撰写并提交学术会议论文3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西部项目1项、陕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项、宝鸡市社科规划课题1项;参与申报并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1项、陕西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政府及企事业单位横向课题研究4项,累计合同金额20万。荣获宝鸡市第13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宝鸡市第16届自然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豆军红,1979年8月生,文学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教育与音乐心理学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

2015年度,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传统五声性音乐调式感知的ERP研究》(课题编号:15YJC760021,获批经费8万)。该项目采用认知神经科学的最新方法ERP(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对中国传统五声性音乐的调式进行感知方面的实验研究,从而探究中国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与感知特征。此外,参加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提交学术论文1篇,并作大会主题发言。

胡登卫,1978年9月生,工学博士。主要从事取向性无铅压电材料及其器件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2015年度,论文《Ferroelectric Mesocrystalline BaTiO3/SrTiO3 Nanocomposites withEnhanced Dielectric and Piezoelectric Responses》在美国化学会著名期刊《材料化学》(Chemistry of Materials)上发表,论文获得宝鸡市2015年学术年会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在英国皇家化学会著名期刊CrystEngComm、美国化学会著名期刊Crystal Growth & Design(SCI 2区)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CrystEngComm.,2015,17, 1758–1764;Crystal Growth & Design, 2015, 15, 1214–1225)。负责组建了铁电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建了大学生压电新能源创新团队。

程花蕾,1981年9月生,工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纳米粉体及功能陶瓷。主要从事于宽温、高介电、高稳定性无铅铌酸钾钠基陶瓷的组分设计和性能调控的研究。

2015年度,主要承担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No. 21501007),2015年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No. 15JK1021),2015年宝鸡文理学院校级重点项目(No.ZK15044),荣获宝鸡市第十六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

包光,1981年11月生,理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树轮气候学与全球变化。

2015年度,在国际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篇。集成多样点的树轮样本重建了呼伦贝尔地区近200年标准降水蒸腾指数(SPEI),并探讨了其驱动机制。发表于国际地球科学顶级期刊ClimateDynamics(中科院SCI一区);分析不同立地条件下樟子松的径向生长-气候响应关系,成果发表于国际知名专业期刊International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中科院SCI二区)。在国内首次成功使用沙地樟子松重建了呼伦贝尔南部近200年夏季相对湿度的变化历史。成果发表于国际地球科学著名期刊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中科院SCI三区)。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和陕西省科技厅青年科技新星计划项目,荣获“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

刘引鸽,1965年11月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气候变化与适应、气象灾害、生态风险评估与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5年度,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北地区能源开发利用生态效应综合测评与安全调控研究》(项目编号:15XZZ012);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6篇,其中在SCI(2区),SCI(3区),SCI(4区)发表论文各1篇,在EI发表论文1篇,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获得宝鸡市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宝鸡市第十六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三等奖各1项。

李剑,1977年1月生,博士,教授(三级),中国计算数学理事会理事。主要从事不可压缩流高效数值方法研究和地球流体力学重油新开采方法研究。

2015年度,发表SCI文章6篇(其中SIAM Journal on ScientificComputing为本领域顶尖期刊),《中国科学》约稿1篇,国家发明专利1项。曾受邀在西北工业大学“2015科学和工程计算论坛”、香港理工大学、吉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数学系等作专业性学术报告或学术交流。获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陕西省三秦人才、陕西省高教工委优秀党员、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青年科技奖和宝鸡市突出贡献青年拔尖人才。

张美光,1981年12月生,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高压限域条件下凝聚态物质和高压下新型功能材料设计及相变机制研究工作。

2015年度,发表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SCI文章共3篇,其中“Influences of carbonconcentration on crystal structures and ideal strengths of B2CxO compounds inthe B-C-O system”发表于《Nature》出版集团旗下《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论文《一种新的四方结构超硬碳氮材料》获2015年宝鸡市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研究成果《高压下新型功能材料的结构设计与结构相变机制研究》获2015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1)。

李亚峰,1977年7月生,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人体生物特征识别的研究,在图像处理及模式识别领域做出了较突出的成绩。

2015年度,在《Journal of Vision Communication and Image Representation》、《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中国科学》、《电子学报》等国际、国内著名期刊上独立发表学术论文4篇,其中2篇被SCI检索,1篇被EI检索。论文均为国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该系列成果在模糊框架下,使用不同工具和手段,统一了图像特征提取与图像分割方法,并提出一种自适应参数选择方法,解决了图像分割正则化方法中正则参数选择的难题。2015年主持陕西省科技厅项目和宝鸡市科技项目等多项课题。(科技处、宣传部)


上一条:我院赵德利教授、孙新峰教授2人被授予“宝鸡文理学院2016年度科研人物”

下一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师部分标志性科研成果一览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