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新峰,男,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人。生于1972年2月。1998年7月毕业于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陕西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2006年晋升副教授(破格);2010年晋升教授(破格)。2014年起入选“陕西省百名青年文学艺术家”扶持计划(省“百青计划”)。2016年起入选“陕西省百名优秀中青年文学艺术家”人才扶持计划(省“百优计划”)。2018年1月,以文艺评论成就,入选陕西省第九批“六个一批”人才。
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创始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俗文学学会会员、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现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学硕和专硕双跨硕导。校陕西文学研究所所长,宝鸡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校师德标兵。2018年,被学校唯一推荐、陕西省教育厅推荐参评全国“最美教师”(全省教师10名)。先后入选校中青年拔尖人才(2012)、校横渠学者(2019)。“诗歌陕军进京活动”特邀评论家、第二届“亚洲书店论坛”特邀评论家。陕西中医药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商洛学院等校兼职硕导(研究员)。国家和教育部、宝鸡市委组织部等相关人才评审专家。
一、教学上:
主要讲授写作学(含创作论)、民间文学、贾平凹研究、文艺评论专题、陕西地域文学研究等课程。先后获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集体二等奖2项;省优秀教材集体一、二等奖各1项;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指导的学生席超在CSSCI核心《当代文坛》2007年第一期、学生邓瑞霜在《光明日报》等上发表文章;学生程丹的小说《牡丹枕》被《延河》杂志(原创版)2012年11期重点推出;学生李婕连续三届获得陕西省“环保征文大赛”小说组一等奖,学生张敏获得宝鸡市第五届“秦岭文学奖”第一名,并出版了25万字《传奇大学堂》人物传记(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5月版);指导的多名本科生、研究生获得陕西省大学生“挑战杯”科技论文大赛、陕西省研究生科研创新大赛二、三等奖。指导的研究生赵青系学院首个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研究生毕业后被某一流军队大学、宝鸡文理学院、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机电职业学院或省级公务员、市级事业编、以及南京、兰州等省会城市中小学编制教师等录用。其教学科研事迹见诸于《文艺报》《中国教育报》《中国艺术报》《陕西日报》《教师报》《阳光报》《西北信息报》《宝鸡日报》《商洛日报》以及《陕西文艺界》、《陕西社科界》等。
二、科研上:
(一) 科研方向及获奖:
中国现当代文学二级学科方向主要成员。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硕、学科教学(语文)专硕双跨导师;陕西中医药大学国际汉语教育专硕方向兼职硕导。主要从事陕西文学文化批评暨贾平凹研究。其立足地域文化,在文艺学、传播学、现当代文学学科交叉地带寻求突破进行和而不同的个性批评,在业界有一定影响。2003年以来在《文艺理论与批评》《兰州大学学报》《宁夏社会科学》《当代文坛》《当代传播》《学术探索》《名作欣赏》(鉴赏版)《社会科学家》等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CSSCI中文核心近20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陕西新时期作家论》等学术专著4部、参编著作3部。公开出版诗集1部。6篇论文分别在“走向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美学与文学国际研讨会”(2005年青岛)、“中国民俗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2008年南宁)、中国俗文学学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2011年北京大学)等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专题报告;1篇论文被“长安学”权威丛书“宗教卷”收录;1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1篇论文入选中国文联中青年文艺评论文选。并有评论分别入选《陕西文学六十年“文艺评论”卷》、陕西省作协2014年、2015年年度优秀评论等。
专著《贾平凹作品商州民间文化透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分获省改革开放三十年“首届优秀文艺评论奖”三等奖、省“首届民间文艺山花奖”三等奖。获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宝鸡市政府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宝鸡市政府“第六届文艺大奖”二等奖1项。2016年获陕西省作家协会、《延河》杂志“2015年度读者最喜爱的文学奖”。
2012年其学术专著《贾平凹及其文学的文化意义新探》(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10月版)获陕西省人民政府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主要论文:
1、乱世悲歌——<白乌鸦>小说印象,《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6(CSSCI核心)(独立)。
2、《高兴》小说对当下文学写作的意义,《兰州大学学报》,2008.5(CSSCI核心)(独立)。
3、文化品牌传播探析——以“贾体字”为例,《当代传播》2012.2(CSSCI核心)(独立)。
4、文艺批评三足鼎立局面观察,《社会科学家》,2011.11(CSSCI核心)(独立)。
5、贾平凹及其文学文化意义新探,《学术探索》,2008.6(CSSCI核心)(独立)。
6、伤狼 独马 困鹿——陕西文坛三作家像,《当代文坛》,2005.5(CSSCI核心)(独立)
7、《山匪》:商州土匪题材的新突破——兼论贾平凹孙见喜土匪题材写作比较,《当代文坛》,2006.5(CSSCI核心)(独立)
8、怪胎女婴——解读《秦腔》作品的一把钥匙,《当代文坛》,2009.3(CSSCI核心)(独立)
9、三个人的文学风景——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文化符号学意义,《当代文坛》,2010.4(CSSCI核心)(独立)
10、贾平凹散文创作生态美思想,《宁夏社会科学》,2006.1(CSSCI核心)(第一作者)
11、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地方院校新闻专业实习观察,《社会观察》,2008.4,CSSCI核扩(独立)。
12、论《怀念狼》三段论手法的审美意蕴,《新疆大学学报》,2006.(CSSCI核心,二作)
13、当代小说:民间精神的历史遭际——“一体两味”的病象症候,《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5(北核,二作)
14、小说:民间精神与政治文明的有机涵融,《小说评论》(CSSCI核心,二作)
15、论《怀念狼》对商州民间传说的采借和创化,《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9(北大、社科院双核心)。
16、缱绻的乡情,伟大的良心——贾平凹《秦腔 后记》影视艺术片的审美意义,《电影评介》,2007.11(北大核心,独立)。
17、无尽的伤痛,永远的牵念——评《永远的蝴蝶》,《名作欣赏》(原创版),2008.6(北大核心,独立)。
18、论高校中低级职称教师的激励问题,《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8。(北大核心,独立)。
19、一条根上生出的并蒂莲——《白鹿原》《秦腔》论,《山花》,2008.5(北大核心,独立)。
20、洋芋糊汤疙瘩火的商州民间文化阐释,《唐都学刊》,2004.6.
21、孤独的贾平凹,《艺术广角》,2005.6
22、千呼万唤始出来——评舞剧《青铜》,《当代戏剧》,2021.2
23、炉膛里熔炼出的希望之光——论《带灯》对《古炉》的继承与超越,《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13.5
24、“带灯”等“天亮”——论《带灯》小说人物形象,《商洛学院学报》,2014.1
25、在迷惘和焦灼中突围——陕西当代中青年作家印象,《延河》(原创),2014.2
26、《老生》:以小说的方式重述历史,《延河》(原创),2016.10
27、在故土之上——评《知了》,《延河》(原创),2018.3
28、陕西工业题材的新收获---评宁可小说《日月河》,延河》(原创),2015.2
29、论宁可小说《扫帚树》的象征美,《名作欣赏》2015.4
30、陕西文学评论界的三驾马车,西部学刊,2013.7
31、一部意蕴丰赡的“新”爱情小说——论宁可长篇小说《日月河》,《西部学刊》,2014.12
32、论中国文学批评现状与出路——以“笔耕文学研究小组”为例,《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9
33、也论当下陕西本土文学批评——兼与李徽昭先生商榷,《商洛学院学报》,2012.6
34、陕西“非中心城市”民间文化研究的瓶颈问题与对策,《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9
35、华商报业集团与南方报业集团品牌比较,《新闻爱好者》,2010.9
36、充满着人性光辉与温暖欲望的精神之旅——读杜文娟长篇小说《走向珠穆朗玛》,《名作欣赏》2010.8
37、西部“大学作家群”现象研究论纲,《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7
38、《废都》再版的文化意义,《商洛学院学报》,2010.6
39、论《白鹿原》小说的五个缺陷——重读经典之二,《名作欣赏》,2010.2
40、一样的时代情绪,不一样的《高兴》——小说《高兴》和电影《高兴》对读,《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9.8
41、《秦腔》荣获茅盾文学奖的文化意义,《商洛学院学报》2009.2
42、吃文化:《高兴》作品的审美主线,《名作欣赏》,2009.2
43、论商州重男轻女思想对贾平凹创作的影响,《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6.10
44、《华商报》报业品牌成功的启示,《新闻爱好者》,2008.7
45、《都市碎戏》:陕西电视台又一张名片,《新闻爱好者》,2008.11
46、新闻专业发展瓶颈问题的思考——以西安外围薄弱院校为例,《新闻爱好者》2008.9
47、贾平凹作品中的商州民间精神,商洛师范专科学报,2005.9
48、狼意象的商州文化底蕴——以《怀念狼》为例,商洛师范专科学报,2004.3
49、一首深刻而意味深长的好诗——评张虹《我妈喊我回去看油菜花呢》,《延河》(诗歌特刊)2016.3
50、感悟真爱——柳琴诗歌印象,《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4.2
51、陕西意识与文学精神,《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1
52、贾平凹的药罐情结,《世纪桥》,2006.5
53、李陵投降匈奴原因说略,《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7
54.贾平凹作品中的商州婚姻类型及其成因,《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1
55、《金洞》中“狼孩”意象的商州民俗文化意蕴,新疆石油学院学报,2004.3
56、简论当代陕西文学,《长安学刊》,2013.5
57、《秦腔》:贾平凹在自责中对前妻的追念,《商洛学院学报》2007.6
58、关中西府庙会的调查与文化思考,《民间文化论坛》2005.6(二作)
59、“文学写作”教法探新,《语文教学通讯》,2013.8
(二)主持科研项目情况:
2016年,获批主持国家一般项目“陕西‘笔耕文学研究小组’批评群体本土批评经验研究”)(批号:16BZW029)1项;主持完成“贾平凹作品商州民间文化透视”等省政府、省社科联省级项目6项(含1项省艺术学单列重点项目)、省教育厅项目2项;作为第2人参研2011年度国家西部项目“乡土文学比较研究”1项(项目主持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韩鲁华教授)。
(三)学术反响:其“贾平凹作品商州民间文化系列课题”被专家评审鉴定为“对追寻中国作家的文化之根有示范意义”。其相关研究等得到学术界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