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师生的教学热情,彰显教学活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三门文学名作导读在线课服务60所高校2万余学生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依托智慧树平台建设的中国古代文学名作导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导读、外国文学名作导读,持续服务于全国高校,为抗击疫情期间的在线教育做出贡献。课程负责人与课程助教密切关注选课情况,及时回应答复学生的提问,推动在线课程建设。截至3月初,三门课程被中央戏剧学院、河北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石河子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等全国60所高校的20037位学生选修学习。其中,2019年获批的陕西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名作导读”有8270位学生选修学习,已评审公示的陕西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外国文学名作导读”有4241位学生选修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导读”有7526位学生选修学习。
二、院内71门课程在线教学多平台有序开展
开课以来,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每周网上教学课71门,授课教师51人,上课学生1742人。课程依托雨课堂21门次、腾讯会议18门次、中国大学慕课11门次、腾讯课堂11门次、企业微信10门次、智慧树5门次、QQ群等其他平台5门次。学院精心组织,全体师生准备充分、配合密切,网络教学整体平稳有序。网络卡顿时师生能够及时转入预案,确保了教学顺畅进行。学院领导、教学督导在线检查指导、听课评课,教学秘书及时传达各类通知,辅导员班主任密切做好疫情期间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全院教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网络教学的时代性、必要性与重要性,注重在线教学形式与传统教学经验的结合。借助网络优势,老师通过内容设计与师生互动,把自己的学识经验与教学风采传递给学生。教研室把网络教学作为本学期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主要内容来抓,组织老师边探索边交流,及时总结共享在线教学经验。学院层面针对在线教育认真调研,组织教学改革研讨,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网络教学不拘于形式,学院鼓励教师以密切师生关系、提升教学效果为根本目的,积极尝试,勇于创新,把新技术转变为教学智慧。
三、组织教学改革研讨,激发教研活力
第二周内,在各全院8个教研室先期网上教改研讨基础上,学院于3月6日下午组织全体教师召开“抗击疫情背景下的教学改革”研讨会。本次研讨,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教育理念为指导,围绕疫情期间的教学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讨交流。线上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的灌输式教学,改进了课堂互动形式,提供了多种教学手段和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研讨参会老师普遍认可教学观念的及时更新,表示要逐步深化教学改革的创新,适应时代需要。各专业持续性地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讨和学习,不断加强平台使用技巧和课程设计改革,基础理论择要精讲,加强互动教学的效果与教学目标的成果产出。坚定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改革,体现各专业的教学特殊性;用学生就业需求对接毕业标准,以毕业标准设定课程教学目标,以学生成果产出检验教学目标。部分老师提出要注意在线教学的课程适用性,考察教学效果的真实性,不能流于形式。根据学院安排,老师们将把本次教研活动的思考撰写成教改论文,学院将编选教学改革研究论文集,并公开出版。
四、导师在线辅导推进“大广赛”创作,彰显专业特色
在疫情特殊时期,2020年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拉开了帷幕。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告专业的老师们积极利用网络平台,以创新的教学模式开展了基于大广赛的线上导师制课程的讲授。此次大广赛导师制线上课程区别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们充分利用雨课堂、腾讯课堂、腾讯会议等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在网络课程讲授中,老师不仅为自己负责的导师制小组学生进行大广赛的专题课程讲授,而且利用网络的便利针对每一位参赛的同学作品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线上一对一的作品辅导。疫情没有阻止广告专业的老师和同学们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的热情,反而激发了老师们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大胆创新,提升了同学们自主线上学习的能力。文传院广告专业的大广赛导师制线上课程打破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让疫情下的教学活动成为一次线上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五、“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作品征集展示学生才华
为凝聚抗击疫情的力量,锻炼文传学子专业实践能力,展示创作才华,传递社会正能量,2月11日学院下发了“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主题作品征集启事,截稿日期3月31日。本次作品征集是学期实践教学的安排,作为金笔杯征文大赛、金鲤杯广告大赛、创意MORE短视频大赛等活动专题内容组织实施,要求学生选取与抗击疫情相关素材,以文字、创意设计、音视频等方式记录生活、抒发情感、表达思考。每位学生至少创作提交1份作品(毕业生自愿参加),五位老师(专业负责人)分别负责各类作品汇总初审。截至3月6日,学院共收各类作品440份,其中文学类253份、设计类141份、视频类25份、新闻类17份、音频类4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院鼓励跨专业创作,设计类作品中27份来自于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编导和新闻专业的学生。学院将按照“边创作、边提交、边宣传”的要求持续征稿,截稿之后组织专业教师按类别评审,给获奖同学表彰奖励。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文/孟改正 审核/兰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