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我院邀请,12月11日下午14点30分至16时30分,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江学者张新科教授前来我校做了一场题为“关于文学经典的建构问题”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在博文楼1401举行,由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兰拉成教授主持,文传院部分学科教师、全体在校研究生聆听了此次报告。
讲座伊始,张新科教授对回到家乡感到异常亲切,启发学生要提出问题、做出思考。张教授由题目出发,指出“文学经典”之所以为“经典”要由读者说了算,并进一步提出“何为经典?”的问题。以《史记》为例,找寻《史记》成为文学经典的原因,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在大致了解同学们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张新科教授指出“经典”是由“内在价值与外在建构”组成的。
从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出发,张新科教授指出当代文学的“消费性”特点,“消费性”特点表现在文学经典上指向为读者,读者的购买、接受、阅读是驱动文学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在现当代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基础上,“文学经典”的外在建构具体表现为:(1)社会主流思想(政治因素);(2)文化政策和文学思潮;(3)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4)文学批评(文学理论);(5)文体保存方式;(6)文学教育;(7)读者 等七大影响因素。
张新科教授指出,文化政策在古代主要表现为科举考试,文学著作被挑选指定为科举书目,为求得功名士子学习考试书目,文学经典由此传承。而文学思潮直接影响了经典的传播。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学赖以传播的途径大大增加,在从造纸术、印刷术到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文学经典更便于传播。张教授结合西方文学理论知识讲述文学批评的发展,在对文学著作的批评中扩大了文学作品的影响,起到了引导作用。文本保存具有多种类型,张教授结合古代文学经典和现当代文学经典,总结了①个人集②文学总集③选本④改编重写⑤史书收录(正史)等五大文本保存类型。张教授还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大学教育与文学经典的建构”的新问题,引导同学们做更深入的研究。最后,张教授指出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接受程度,而“时间是考验‘经典’的重要因素”。
随后, 张新科教授对七大影响因素做出具体阐释,融汇了中西方文学理论、社会学、历史学、新闻学等多学科知识,对经典文学的建构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见远思深,启人心智。
兰拉成教授对此次报告做了总结,通过对报告内容和脉络的梳理,兰拉成教授指出张教授的报告不仅带来了新的观点,而且更是一次历时比较法的形象而生动的具体展示,并鼓励大家在以后的研究中也积极采用各种研究方法,不断提升和修正对文学经典的认识。
(文:李路淼 图:胡静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