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我院古典文献学研究生阅读和整理古籍的能力,帮助学生鉴别古籍版本的特征和差异,判断其真伪和优劣,4月19日上午,我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姚军带领2022级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生前往宝鸡市图书馆观摩学习。
(姚军老师与22级古典文献学研究生在宝鸡市图书馆门前合影留念)
姚老师邀请在市图书馆古籍库工作的李勃先生为同学们进行讲解。他强调,在馆藏的一万两千余册古籍文献中,尤为珍贵的是明嘉靖三十六年刻本《史记钞》、明永乐十七年《大乘广佛华严妙经》及清康熙二十一年《宝鸡县志》等馆藏珍本古籍和宝鸡地域方志类文献。李先生还传授了关于古籍保护方面的知识,他幽默地将古籍比喻为“耄耋老人”,提出要对古籍进行原生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并向同学们介绍了古籍库中的恒温恒湿系统和完善的防火系统。在参观古籍柜时,李先生引用了白居易诗中的“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通过对古籍库樟木书柜的长期观察,他推断诗中的“材”应为樟木,樟木质地坚韧,防虫防蛀、驱霉防潮效果极佳,而且香味浓郁,经年不衰,是制作书柜、存放古籍的绝佳材料。最后,李先生推荐了李致忠教授的视频《古籍十二讲》和天津师范大学姚伯岳教授的论文《对古籍的传承性保护》,希望大家对古籍文献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有更深刻的理解。
(李先生在为大家讲解樟木书柜的相关知识)
听完李先生的讲解后,姚老师带领大家来到《四库全书》馆藏室感受古籍的奥秘。在姚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各自挑选了感兴趣部类的古籍文本,对书中的提要部分进行了细心的研读。
(同学们在认真阅读《四库全书》)
“知者非真知也,力行而后知之真”, 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四书训义》中的这句话是在说:对事物仅仅知道,还不是真正了解,亲身去经历才能知道它的真实。在《中国古籍版本学》课堂上,同学们学习了中国古籍版本的类型、源流、鉴定及考订某书版本源流等知识;这次观摩学习中,同学们亲眼见过、亲手翻过真正意义上的古籍,生动而直观地感受了古籍的神秘,切身体会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灿烂的阳光下、在氤氲的书香中,今天的宝鸡市图书馆古籍库研学之旅顺利结束。
(图、文/杨钰饶 姚军 审核/兰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