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我院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生的理论知识,训练同学们鉴定版本、考订版本源流等专业实践能力,4月26日上午,我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姚军老师带领2023级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生再次前往宝鸡市图书馆观摩学习。该馆地方文献中心工作人员李勃先生一如既往地热情接待姚老师和同学们,为大家讲解答疑。
(姚军老师与2023级古典文献学研究生在宝鸡市图书馆门前合影留念)
姚军老师首先让同学们继续认真阅读清光绪年间湖北崇文书局刻本朱熹《楚辞集注》、《诗经集传》和吴仁杰《离骚草木疏》等古籍,从中探索鉴定某种古籍版本的基本方法,将课本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操作练习。接着,姚老师让同学们研读元刻南宋小说话本《新编红白蜘蛛小说》残叶书影,他则简要梳理该故事流变的节点,指出其对研究宋、元、明、清小说话本(尤其是古代白话小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以此为契机,姚老师从论文切入角度为同学们提供写作建议,再次强调写单篇论文切入点要小,要能够以小见大,最好能将目录学、版本学和校勘学知识有机结合,综合运用。最后,姚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了考订某本书版本源流的方法,主要从查考成书原貌、查考同书异本和梳析该书源流三个步骤展开,提醒同学们注意古籍的序、跋及同书异本情况,要能够画出该书的版本系统图。
(研究生操颖和陈琰在认真阅读古籍)
李勃先生首先介绍了古籍室需要保持恒温恒湿,他说一年四季古籍室温度须保持在17℃-22℃之间,冬天温度最低为17℃,夏天最高为22℃;湿度需要保持在40%-60%之间,按照不同地区进行环境湿度控制,西北地区较为干燥,湿度应保持在40%,四川、云南、广西等地温度较高,湿度须保持在45%。接着,李勃先生向老师和同学们介绍了可以控制温湿度的精密空调,并幽默地将古籍比喻为“耄耋老人”,突出其脆弱性。做好古籍室恒温恒湿等工作,就可以延长古籍的寿命,使古籍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造福子孙后代。最后,李勃先生向大家展示了清代嘉庆年间的一道圣旨,介绍了圣旨的形式,如使用五色云锦、采用满汉两种文字等,讲解了“皇帝诏曰”与“皇帝制曰”使用情况的不同,拓宽了同学们的专业知识面。
(李勃先生为大家介绍精密空调)
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在姚军老师的《中国古籍版本学》课堂上,同学们学习了古籍版本学的理论知识,两次研学之旅又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不仅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而且深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两次观摩学习,同学们近距离接触古籍,感受到它们所蕴含的历史沧桑和文化魅力,沉浸其中,获益匪浅。(文/操颖、姚军 图/李小宇、陈琰 审核/兰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