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与国际接轨,共文学春风 ——我院师生参加“贾平凹与中国当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 2024-05-24      点击量: 

与国际接轨,共文学春风

——我院师生参加“贾平凹与中国当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为开拓学术视野,深入了解多视域学术理念,感受大家学术风范,受学院指派,5月18日—20日,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陕西文学研究所所长孙新峰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李雅妮副教授担任领队,带领我院18名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携论文共赴陕西商洛,参加由商洛学院、丹凤县政府、《小说评论》编辑部共同主办的“贾平凹与中国当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图为“贾平凹与中国当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海报)


5月18日上午8点30分,“贾平凹与中国当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商洛学院图书馆2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开幕式由商洛学院校长范新会主持,商洛学院党委书记张志昌致辞,商洛市领导进行讲话。

(图为会议开幕式)


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以视频形式专门为此次会议进行发言,其在发言中回顾了《废都》评价的争议,这是他了解贾平凹的起点,在当时批评声不断的浪潮中,他选择了“逆流而行”,发现《废都》的独特价值,并将它推给台湾的作者,认为20年后回头看,人们会发现《废都》的“奇”。

温儒敏教授说道:“我认为《废都》意蕴丰厚,是一部难以简单索解的奇书,也是一部肯定会引起持久的、争论的书,因为它展现了世纪末的华丽与颓废,又处处透露着‘荒原感’”。其指出《废都》的争议在于历史转型期现象的真实与其坦然的写法造成的观感矛盾以及露骨的性描写带来的强大冲击,但不该用既定的、越多的、批评的目标来左右对这部奇书的理解,理应看到《废都》引发现代人文化困境的严峻的思索,同时察觉出性描写之下现代人在文明异化中得到挣脱那种噩梦的一种拯救方式。

此外,温儒敏教授总结:贾平凹的创作总体目标和基本的艺术风格是稳定长久的,都始终保持观察和记录社会变迁、文明的异化、人性的变与不变,保留一种悲悯之心。同时强调从整体上理解把握贾平凹系列小说三方面特色,一是展现中国社会“时代病”与“众生相”,带有“历史学家”身份的贾平凹的创作是“文学了的文化变迁史”;二是贾平凹对人性的剖析,带有“心理学家”身份的贾平凹的创作在善与恶中不断徘徊;三是生活习俗展现,特别是陕西西安、商洛等城乡的社会风俗,贾平凹又带有了“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身份;并借恩格斯评论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观点与方法透视了贾氏小说,指出其作品不仅浑然一体,而且具有百科全书式的全面与细节。

最后,温儒敏教授提及如今对贾平凹创作的攻讦,以幽默风趣的态度说道:“这也许会被他写进作品里。”其用真诚、切实、准确的文字与略带诙谐又不失严谨的态度对贾平凹表达了个人崇高的敬意,也向大家表达了对贾平凹小说价值的高度肯定,为大会的顺利开幕开了好头。

(图为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进行发言)


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会长张清华向研讨会发来专门致辞,由商洛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勇宣读。张清华在致辞中从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出发,着重强调了贾平凹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地位与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并将贾平凹的生平与文学发展脉络、社会发展进程、世界文化融合等相联系,指出中国当代文学繁荣发展的进程应和着贾平凹先生作为作家的成长历程,且与改革开放和民族文化复兴的伟大进程一路同行。

同时,张清华会长高度肯定了贾平凹在文学创作生涯中表现出的人格魅力与艺术追求,在对文学艺术的创造中表现出了孜孜求索的勇气与决心,他的小说中所孕育的乡土气韵构建了一种真正具有本土特色的“中国故事”,他不是偏安一隅、执着守故的作家,而是不断生长和被重新打开的作家,也是在不断被讨论和认识、被真正的读者所认同的、同时属于中国和世界的作家,他用自身的乡土原力不断滋养、灌溉世界的文化大树,将商洛的文化枝丫伸展向国际的轨道,将中国的文化长河流淌至世界的文学海洋。

(图为刘勇宣读张清华致辞)


最激动人心的环节到了。著名作家贾平凹老师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与文学创作历程,用一口流利的方言发表主题演讲。他首先向大家讲述了自己与故乡的深切缘分,商洛作为他的故乡对其创作生涯的影响之大与其文学创作的深切渴求。年轻的他意气风发,写着秦岭写着商洛,也想着以此出人头地,时代的沧桑巨变促使其在创作了大量关于商洛的故事之时,也不断扩大视野,试图站在更大的视域窥视秦岭与商洛,并实现视角互换,以此寻找人类情感的共通点,追溯人性复杂。

其次,贾平凹老师也阐述了在创作过程中产生的相关困惑,时间给予他的阅历与苍老让他放下得失,回望过去,思考文学的意义与前进方向。他将杜甫的诗、苏轼的词、八大山人与徐渭的画作为例子,指出当代文学的弊端在于缺乏“真诚”,存在太多重复、过于书面性、流于表面的作品组合,强调文学作品应承载文人意气达适的自由、精神的翱翔、载道与畅神。

此外,贾平凹老师也从容地谈及故乡与创作对于自己的精神意义:“故乡是什么,故乡是生死之地,所谓的出家就是出离生死。从某个角度讲,我的写作是我的另一种出家”。指出故乡作为自身创作的精神支柱,给予了他无限力量,是血肉相连、生死相依的文学源泉,并指出作家必须保持对生活的敏感,勇于发现别人没发现、没看到的东西,对笔和纸始终保持亲切,才能有持续的作品创作。

最后,贾平凹老师用一句话总结了他对文学的渴求与野心:“商人永远缺钱,我永远少一本书”。向大众表达了自己笔耕不辍、永爱文学之心,他如一艘古老的巨轮,永远航行在文学的海洋中,不断进行着自己的探索之旅。

(图为贾平凹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


陕西省商洛市市委宣传部部长贾永安在讲话中指出撰写商洛的贾平凹先生在观察和认知整个世界的过程中,始终站在商洛的角度,并开启了中国寻根文学的先河,以贾平凹先生为代表的商洛文人是商洛最为珍贵的资源,也是秦岭最美的一道风景线,更是商洛、中国气候康养之都的核心内涵之一。

商洛学院党委书记张志昌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商洛学院及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的基本情况,即本土化与世界化的关联,指出贾平凹老师深度参与、见证了当代中国文学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在与世界文学积极对话、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扩大当代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版图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独特的推动作用。

开幕式后,贾平凹和与会人员前往商洛学院图书馆门口,进行合影留念。

(图为与会人员集体合照)


大会主题发言环节,陕西师范大学李继凯教授、山西大学王春林教授、中山大学郭冰茹教授、陕西作家协会副主席李国平教授、厦门大学徐勇教授、天水师范学院王贵禄教授、加拿大翻译家德兰、《小说评论》主编杨辉教授、西北大学胡宗锋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杨光祖教授、河北师范大学郭宝亮教授、商洛学院张文诺教授等21名专家学者,分别从多个相关角度出发,开展学术研讨交流。王春林、张光芒分别对各个报告作了详细客观的点评。我校师生仔细听取报告内容、认真做好相关笔记,有序排队参与贾平凹图书签名,展现了宝鸡文理学院严谨、刻苦、积极上进的良好学风。

(图为贾平凹先生进行图书签名)


(图为我校学生等待贾平凹图书签名)


会议间隙,我校师生专程前往商洛学院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进行参观与学习。

(图为我校师生参观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


(图为我校学生阅览贾平凹研究资料)


(图为我校师生与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副主任席忍学教授合影)


在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基地中,其宁静的氛围、丰富的藏书、丰硕的贾平凹研究成果,让同学们纷纷驻足,我校18名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同学手不释卷、目不转睛,积极汲取多种相关书籍中的知识,在文化的熏陶下不断加深对文学的信仰,获取持续进行学术研究的动力,遨游在文学与思想的海洋中,直至临走之际仍依依不舍。

在大会分组研讨环节,专家学者共分为6个小组,围绕“世界文学版图中的贾平凹文学创作”、“贾平凹作品中的世界性因素”、“文学史谱系中的贾平凹”、“贾平凹文学思想”、“贾平凹的城市书写”、“长篇小说《河山传》研究”等主题就当前情势下的文学创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陕西文学研究所所长孙新峰教授担任第一组研讨小组评议人,对所在小组46人的发言进行评议,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李雅妮副教授参加了第四研讨小组的讨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龙昭君、陈玉童、彭玉洁、孙渝峰、杨延东、钱方芳、齐慧敏、任方珂、王倩、韩宇、张耀双、王玉等也分别参加了各自小组的研讨,他们分别从多视域出发,用心提炼、精准概括个人论文内容,不卑不亢、冷静沉着地进行了会议发言,与众多专家学者进行了有效沟通与深度交流。

(图为第一研讨小组进行讨论)


(图为第二研讨小组进行讨论)


(图为第三研讨小组进行讨论)


(图为第四研讨小组进行讨论)


(图为第五研讨小组进行讨论)


(图为第六研讨小组进行讨论)


(图为我校2021级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陈玉童在研讨会上发言)


(图为大会进行学术研讨总结主持与点评)


在完成了各项会议任务后,闭幕式大会隆重举行。闭幕式由西北大学周艳芬教授主持。闭幕式上,我校孙新峰教授代表第一组总结汇报了研讨交流情况,他以细致、严谨的学术态度对组内人员的发言进行了精炼独到的总结,概括了全国贾研专家韩鲁华教授所提出的贾平凹文学研究的递进性,并指出众多专家学者在关于贾平凹的创作手法、文本细读、创作分期、文学译介与接受、书画艺术、作家生平等多领域所提出的真知灼见,胜意纷呈,高潮迭起。在发言与讨论中,众多专家学者就贾平凹的创作、文学史地位、文学风格、人格魅力、文学批评研究达成了集体共识。孙新峰教授指出,贾平凹的研究队伍早已星火燎原,前辈可敬,后生可畏,前景广阔,未来可期。同时,孙新峰教授也在汇报中提及这次与李雅妮副教授带领我校18名研究生携文参会的激动心情,向大家介绍了宝鸡文理学院中文专业,作为第三个陕西省政府名牌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并设有全国唯一“陕西文学研究所”,在宝鸡具有良好的文学研究土壤,也培育出了众多贾平凹研究的新人。孙新峰教授用热情、真诚的语言,严谨、豁达的态度,在此次国际会议中展现出了大气、激昂的个人形象,其不辱使命、不忘初心,彰显了我校在文学领域的实力和影响力,与我校师生一同成为会议独特的靓丽风景线。

(图为我校孙新峰教授代表一组总结发言)


各组汇报完毕后,全国贾平凹研究专家、商洛学院客座教授韩鲁华在闭幕会上作总结讲话,在讲话中其总结了本次国际学术会议的形态特点:既有广度、深度、高度和新度,也涉及到宏观、中观、微观的叙述,还有相互之间的对话延续。会议旨在从古今中外坐标维度上研究贾平凹的文学创作。同时,韩鲁华希望贾平凹保重身体,为贾平凹研究者提供更多研究素材,同时,韩鲁华教授围绕“贾平凹的创作特点、坐标定位、研究的拓展思路”等方面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贾平凹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方向。商洛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张文诺致闭幕辞,他从国际意义上强调了贾平凹的重要性,认为通过研讨,贾平凹的文学世界进一步被世界上更多的读者所了解,贾平凹的文学艺术会进一步在世界上更广阔的空间传播。贾平凹是从商洛走出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当代作家,他属于商洛,属于陕西,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

(图为贾研专家韩鲁华教授在闭幕会上作总结讲话)


5月19日下午,在组委会安排下,我校师生跟随一众专家学者,一齐前往棣花科教基地进行文化考察,共游贾平凹故居,感受贾平凹的创作源地,并观看表演“棣花印象·宋金往事”。在古朴、自然的院落中感受乡土带来的活力,对地域形成作家、地域形成流派、地域形成风格的文学理念有了直观而深刻的理解,体会到作家创作与文学故乡精神联系的紧密之处,领悟到文学作品中体现的在地性与作家思想向心力多重因素对个体的思想影响之深。

(图为贾平凹故居)


(图为表演“棣花印象·宋金往事”)


活动期间,我校师生保持严谨的纪律性与热情高昂的学习态度,积极与多位专家学者就作家研究、文化思潮、考博事项等进行交流请教,在学习中开阔视野,在聆听中明确方向,展现了我校师生勤奋好学、落落大方的良好形象。其中,多名学生与贾平凹老师、韩鲁华老师、王春林老师、郭宝亮老师、李莎老师(海外)等多位著名学者以及省内文学研究专家老师在交流后进行合影留念,并自发前往商洛市区,拥抱现代商洛城市,感受商洛文化底蕴,体会作家的“文学故乡”和心目中的“血地”。

(图为我校学生陈璐瑶与多校学生共同与贾平凹合影)


(图为我校学生王玉与贾平凹合影留念)


(图为我校师生与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郭宝亮合影留念)


(图为我校学生与外国汉学家李莎老师合影留念)


(图为我校学生与外国学者合影留念)


(图为我校师生在棣花古镇与翻译家胡宗锋等多位专家学者合影)


(图为我校师生与山西大学教授王春林、商洛学院教授张文诺合影)


(图为我校师生与贾研专家韩鲁华教授合影留念)


(图为商洛市商鞅广场商鞅雕像)


此次研讨会的召开提振了我校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的士气,我校师生认真汲取诸多国际性、多视域的学术论点,有幸与众多著名专家学者进行深度交流,极大开拓了学术视野,并以勤奋、严谨、用心的团队形象在国际会议中崭露头角,展现出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美好风姿。从商州到世界,文学的艺术串联世界各地,贾平凹以自己的作品为园地,向世界推出了自己的商洛,又为商洛打开了前往世界舞台的通道。

寻觅文学之根,我们从宝鸡到商洛;探索艺术之源,我们从商洛到棣花,一路纵深,通国际之轨,一道同行,沐文学之风,一同扬鞭,奔学术前沿,一齐启程,赴文化盛宴。

(图/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参会人员 /陈璐瑶 初审:孙新峰 终审:兰拉成)


上一条:学院举办解读“藏地密码”:藏地电影空间与中华民族审美共同体建构学术讲座

下一条:我校学生刘星辰入选团中央“创青春”第九期新媒体实训计划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