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19:30-21:30,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学科本学期首期研究生读书分享会于博文楼713教室成功举办。来自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2024级、2025级的研究生近30人参加了活动。副院长赵保胜老师到场指导并讲话。

本次分享会由刘红阳同学主持,黄意涵同学、郝婕同学分别围绕《士与中国文化》《四库全书总目》等两部著作展开分享。黄意涵同学围绕《士与中国文化》一书的第十二篇《中国知识人之史的考察》,分享了“士”的发展脉络与精神内核:西周时期“士”为低级贵族,受身份、职业与思想限制,缺乏超越性批判能力;春秋封建秩序解体后,“士”的地位转变,至孔子时代开始从道德超越视角批判现实;“士志于道”体现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真理、践行道德的内在超越。

郝婕同学聚焦《四库全书总目》体例和分类进行分享。她先介绍《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背景,再详解其体例结构与分类原则:全书采用经史子集四分法,各部前设部序,类目下附案语;其中类序侧重宏观论述分类逻辑,案语则聚焦具体分类缘由,二者共同构成严谨的目录体系。

评议环节中,邹偲奕同学肯定黄意涵同学“从微观到宏观”的分析方法,并补充士文化对当代知识分子坚守理想、担当社会责任的启示;宋明泽同学则强调《四库提要辩证》在目录学与考据学领域的重要价值,同时分享余嘉锡先生“辩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录学思想,为同学们提供学术借鉴。
自由讨论阶段,2025级同学提出“希望分享内容更通俗易懂”的建议。赵保胜老师对此回应,鼓励同学们多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在思想碰撞中提升表达与理解能力,同时要求分享者兼顾专业性与通俗性,让经典研读更具实效性。
此次读书分享会,不仅搭建了跨年级学术交流平台,更推动同学们深化对经典著作的认知,为后续专业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分享会为契机,加强经典阅读与学术思考,在专业领域持续深耕。(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文、图/王誉霖、刘红阳 审核/赵保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