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语文教育” 是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开设的校企协同、学科交叉型微专业。本专业融合人工智能、教育学、汉语言文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知识,依托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以及与宝鸡市各中小学的合作,为学生打造独特的学习体验。通过5门精心设计的课程,共计10学分、180学时的系统学习,让学生掌握AI技术在语文教育各环节的应用,具备卓越的语文教学能力与创新素养。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技术+教育+文化”三维能力融合的复合型语文教育人才为核心目标。通过系统化课程设计与项目化实践训练,学生将掌握AI技术在语文教育中的核心应用场景,包括智能写作辅助、阅读分析、课堂设计及文化传播工具开发,能够运用AI工具优化教学流程、提升教学效率。学生结业后可胜任中小学语文教学、教育科技产品研发、文化传播及AI教育咨询等岗位,具备年均参与2项以上AI+教育创新项目的能力,成为适应智能时代语文教育变革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二、微专业特色
1.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每门课程均嵌入AI技术实践模块,如写作教学中运用AI工具优化写作思路、阅读教学中借助AI阅读助手提升批判性思维。通过“AI+作文智能批改”“古诗文虚拟讲解”等项目,实现技术赋能与教学创新的双向突破。
2.多元资源整合协同创新 与宝鸡市中小学、科大讯飞、语文出版社等机构共建实训平台,邀请特级教师、教育科技专家参与课程设计。组建“高校教授+中小学名师+企业工程师”双师团队,共享汉语言文学国家级一流专业资源及教育技术系AI技术优势,提供从教学设计到产品开发的全流程指导。
3.地域文化数字化传承 以周秦文化、宝鸡诗词资源为实践载体,开发“AI+古诗文解析工具”“AI导览式文化讲解”等应用,推动传统文化在智能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与传播。
三、微专业设置理由
1.响应时代需求与政策导向 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及“AI+教育”政策推动下,语文教育面临技术升级与模式创新双重挑战。微专业定向培养具备AI应用能力的语文教育人才,填补智能教育领域复合型师资缺口。
2.创新语文教学模式 通过AI工具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如阅读分级推荐、作文智能评价),解决传统教学中“一刀切”问题,提升教学效率与学生核心素养。
3.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 在AI辅助下强化深度阅读、批判性思维与创意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应对信息爆炸时代的语言学习挑战,同时培养教育科技产品开发与运营能力。
4.引领语文教育转型 为语文教师、出版从业者、文化传播者提供技术赋能路径,推动语文教育从“知识传授”向“智能引导”转型,助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四、微专业建设基础
1.学科支撑强劲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宝鸡文理学院办学历史最久的专业之一,也是陕西省名牌专业和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在过去50年的办学过程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育人模式。
2.师资力量雄厚 现有专任教师50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4人,博士26人(含在读)。教师中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曾宪梓奖2人;二级教授2人、三级教授3人;在宝鸡文理学院首批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选拔中,5人入选优秀拔尖人才,5人入选学科带头人,11人入选学术带头人,12人入选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
3.实践平台丰富 拥有教育部人文交流全媒体基地,省级现代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备315套,总值1100万元),智慧书法教室、多媒体微格教学实训室等实训中心,与宝鸡中学、石油中学等20余家单位共建实习基地,提供AI教育产品开发、中小学教学实践等全流程实训环境。
五、微专业建设思路与时间安排
1. 目标定位:培养能运用AI工具优化语文教学场景(阅读、写作、评价、文化传播)的复合型人才,输出能力证书。
2. 课程架构:AI通识+教育大数据分析融合应用;智能作文批改系统、阅读分级推荐、虚拟教师设计;AI语文教学案例开发、伦理研讨。
3. 资源整合:校企共建实训平台(如作文批改API、诗词生成工具库)。
4. 评价体系:开发AI辅助的语文教学方案(结业作品)。
时间安排:2025年9月招生宣传、提交申请;2025年10月开班。
六、课程设置
课程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理论学时 |
实验/实践学时 |
考核方式 |
开课时间 |
AI技术基础与运用 |
2 |
36 |
18 |
18 |
考查 |
第一学期 |
AI+作文教学 |
2 |
36 |
18 |
18 |
考查 |
第一学期 |
AI+现代文阅读教学 |
2 |
36 |
18 |
18 |
考查 |
第一学期 |
AI+古诗文阅读教学 |
2 |
36 |
18 |
18 |
考查 |
第二学期 |
AI+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
2 |
36 |
18 |
18 |
考查 |
第二学期 |
合计 |
10 |
180 |
90 |
90 |
- |
- |
课程简介
AI技术基础与运用:讲授AI基本原理及教育应用场景,训练学生使用AI工具开发教学辅助系统。
AI+作文教学:通过AI工具分析写作结构、优化语法,设计“智能批改+个性化反馈”教学模式。
AI+现代文阅读教学:利用AI阅读助手实现文本深度解析,开发“智能推荐+互动讨论”课堂。
AI+古诗文阅读教学:结合生成式AI复原古诗文语境,设计“虚拟讲解+沉浸式学习”方案。
AI+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教授AI技术整合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化课堂,完成智能课件开发实战项目。
七、结业要求与成果
学生需修满10学分(5门课程),通过课程考核与项目答辩,结业后颁发微专业证书。优秀作品将推荐至中小学及教育科技企业应用,并优先推荐至合作单位实习就业。